一、分布与危害
这里主要是泛指桉树缺素症,属于非侵染性病害,主要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元素、或营养元素配比不科学而引起的一类桉树病害。各地均有发生,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。该病主要发生在半年生以上至3年生桉林期间,但4年生以上林分也常有发生。严重影响桉林的高生长和材积增长。据初略计算,以速生桉生理性病害每发生1次影响1年生长量计,速生桉林每年每公顷要损失15立方米以上木材,价值1600多美元,还会对桉树生长产生相当严重的后续影响。
二、主要症状
主要症状有:(1)枯梢:树冠上部主梢及侧梢枯死;(2)枝条变形:枝条分枝处变肿粗,形似节疤;枝条变为方形、或棱形、或扭曲状;(3)树干变色:桉树主干中、上部皮层变褐色或黑褐色,或出现紫红色条边,后期褐变可深达木质部,致使主干变脆,易风折;(4)树干显颗粒物:树干色变区出现高低不平的隆起状变形;或树皮出现深褐色纵裂;或出现红褐色至黑褐色的颗粒状凸起;(5)侧枝基部缢缩;(6)叶片变色:主梢及树冠部位的叶片初期变为黄绿色,逐渐变为淡紫色,冬季常变为紫红色,后期叶片脱落;(8)叶脉凸起:树冠部位叶片的主脉及侧脉变为暗褐色或紫褐色,主脉常明显肿胀凸起、纵裂,叶脉两侧变为淡绿色;(9)叶面长出黄褐色颗粒状物等。
三、发病特点及原因分析
(1)、具有生理性病害的典型特征,发生面积比较大,连片,症状表现期一致,没有像侵染性病害那样明显的发病中心,发病部位无侵染性病害特有的病症、病斑、病原物。
(2)、患病桉树表现出的症状如梢枯、枝条变形、变肿、变脆、易风折、叶变色、叶脉凸起、树皮变褐、纵裂等,与植物多种缺素症(缺乏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)类同。
(3)、基肥、追肥的数量不足、质量不合格,肥料配方不科学,施肥时间不合适,肥料中缺乏速生桉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。
(4)、没有使用长效肥;使用短效肥者不进行第二次追肥,肥料供不上速生桉林周年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。
四、主要控制技术
(1)、应该遵循施肥的基本原则:一是平衡施肥的原则;二是适量施肥的原则;三是掌握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;四是要遵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。
(2)、控制速生桉生理性病害,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。
(3)、对所使用的肥料应该进行严格规范的各种成分(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)含量的测定,一定要使用桉树容易吸收的、各种营养元素齐全的、配比合理的合格肥料;在市场上购买的肥料每批次都要科学抽样测定其成分、含量、配比等。
(4)、科学施放基肥。一般推荐使用全营养元素有机复合肥(含N10%~15%、P2O510%~15%、K2O10%~15%),所用基肥种类和数量,应通过有资质的土壤肥料分析实验室测定,根据土壤肥力条件、所栽桉树品系、培育目标等因素来确定。
(5)、科学追肥。应根据造林地土壤、林分状况等成分分析测定来确定追肥的种类、数量和配比等。试验表明,施放多元复合肥(含3种以上微量元素)作为追肥效果更好,可有效预防桉树生理性病害的发生。建议使用肥效长达12个月的长效性肥料追肥,防范桉树缺素性生理病害效果显著。
(6)、施放追肥的时间及次数。根据很多样例分析,若使用一般肥料进行追肥,肥效一般只有半年,故每年应追肥2次,第1次拟在4月份或之前完成,利于桉树夏季快速生长;第2次追肥拟在8月中旬前完成,即施过第2次追肥后至少还能遇上1~2次降雨,利于肥料溶解,桉树吸收,供秋、冬、春三个季节生长所需营养。冬、春季速生桉树照样以每天约1厘米速度高生长,若肥料供应跟不上、所施的肥料不适合桉树生长的需要,就会出现缺素症。若第2次追肥晚了,追肥后遇不上降雨,又遇冬、春季干旱,所施肥料不能在土壤中溶解,桉树吸收不到营养,同样会发生缺素症状。每年追肥2次,费工又费钱;因此,在生产上建议使用长效性有机复合肥,可满足桉树周年生长的营养需要,又可逐步改良土壤。
病状一
病状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