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林业新质生产力:让森林成为你的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
最新动态
林业新质生产力:让森林成为你的水库、钱库、粮库、碳库
2025-08-062

你是否想过,森林不仅能给我们提供木材,还能当水库、粮库、钱库和碳库?这听起来像神话,但其实,这是新时代林业发展的新方向。2023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“森林是水库、粮库、钱库、碳库”的科学论断。这句话背后,藏着一片广阔天地,也藏着无数林农和林业从业者的未来。 

森林的“四库”功能不只是种树那么简单

过去,我们种树的目的是为了卖木材、换钱,但如今,森林的功能早已不止于此。它能调节水循环、提供食物、创造财富,还能吸收二氧化碳,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“天然帮手”。这“四库”功能,看似抽象,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 

比如,森林就像一座天然的“水库”。每平方公里的森林能储存510吨水,相当于一座300万立方米的水库。这意味着,森林不仅能涵养水源,还能减少洪水灾害,保障农田灌溉。再比如,森林里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——山野菜、菌类、木本油料等,这些都能成为老百姓的“饭碗”。

然而,要真正发挥森林的“四库”功能,并不容易。传统林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:水资源管理不善、森林经济价值低、食物供给能力不足、碳汇交易体系不完善……这些问题,单靠“老办法”很难解决。这时,“新质生产力”就成了破题的关键。 

新质生产力,说白了就是用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模式来改造传统林业。比如,利用卫星遥感和传感器,实时监测森林的水分、土壤状况,精准调控灌溉;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虫害、高产的树种,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;再比如,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林产品,用短视频、直播打开市场,让山里的好货“飞”出深山。

现实中的应用却常常面临困难,为什么“四库”功能还没完全释放?

尽管前景美好,但现实却并不轻松。许多林农和从业者都深有体会:种树容易赚钱难。 

首先,“林水协同”治理不够科学。有些地方过度砍伐,导致水土流失;有些地方水资源管理分散,缺乏统一规划,森林的“水库”功能难以发挥。其次,森林的经济价值潜力还没被充分挖掘。据统计,我国森林覆盖率虽然不低,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/3,森林质量也不高,很多林地还是“低效林”,无法产出高价值的产品。

再者,森林食物的产业链太短。比如,木本油料的产量只占食用油总产量的3.95%,深加工率不到30%,很多山货只能卖“原字号”,附加值低。最后,林业碳汇交易还处于初级阶段,市场认可度低,林农参与积极性不高,碳汇产品的价值难以转化。 

如何让森林真正“活起来”?

要让森林的“四库”功能释放出来,关键在于“创新”。 

第一步,让森林“喝水”更科学。

过去,我们种树靠经验,如今要靠数据。通过微型气象站、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,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径流量,精准调控森林的“喝水”节奏。同时,推广抗旱、保水的新技术,比如节水灌溉、生态修复,让森林既能蓄水,又能抗旱。 

第二步,让森林“生钱”更高效。

要提升森林的经济价值,离不开人才和技术。比如,培养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林业人才,推广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——种药材、养菌菇、发展森林康养等。同时,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,打造特色品牌,让山货走出大山,卖上好价。 

第三步,让森林“产粮”更充足。

森林食物的潜力巨大,但目前开发还很粗放。比如,木本油料的产量可以大幅提升,但需要良种选育和机械化采收。未来,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产树种,推广机械化设备,让山里的“宝藏”变成实实在在的粮食和收入。 

第四步,让森林“吸碳”更值钱。

林业碳汇是“双碳”目标下的重要领域,但目前交易机制还不健全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需要建立统一的碳汇交易平台,完善生态补偿机制,让更多林农参与进来。同时,加强科普宣传,让公众了解碳汇的价值,推动市场认可度提升。 

森林的“四库”功能,不仅是生态系统的“宝藏”,更是我们谋生的“金饭碗”。新质生产力的引入,为传统林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但也需要我们主动拥抱变化。 

对林农来说,这意味着要学习新技术、拓展新思路;对从业者来说,意味着要探索新模式、培育新业态。只有这样,森林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“水库”“钱库”“粮库”“碳库”,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。 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