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袁隆平没告诉你的秘密:杂交品种正在颠覆桉树
最新动态
袁隆平没告诉你的秘密:杂交品种正在颠覆桉树
2025-07-251
只要说到广西桉树,但凡一提及桉树品种,很多网友就表示,“此桉非彼桉”,现在的桉树与他们认知中的桉树大相径庭,不仅长得跟想象中的截然不同,而生长速度更是快得惊人……
网友纷纷质疑:现在种植的桉树为什么与过去的不同,究竟是品种发生了变异,还是因为某种高科技所致?
要解答这个问题,需要用到一些专业术语。尽管这可能会让某些内容有些复杂,但我们会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诠释,尽可能不要那么干涩。
我们习惯上把桉树称为一种树。其实,那是错误的。由此可见,某些惯性的思维或认知,并不见得是正确的。
桉树不是一种树,而是一大类树,包括桃金娘科下桉属、伞房桉属和杯果木属植物,家族数量非常庞大,全球有800多种、近200个亚种或变种,合计超过1000个物种。
我国最早于1890年引入桉树,先后引进的桉树品种有300多个,比较常见的有柠檬桉、窿缘桉、蓝桉、细叶桉、柳桉等。显然,我们过去所熟悉的桉树,那只是庞大家族的冰山一角。
我们口中常说的速生桉或速丰桉,也并不是指某一个品种,而是指遵循速生丰产技术种植的桉树。因此,并不所有的桉树都能称得上速生桉或速丰桉,只有严格遵循《桉树速生丰产林生产技术规程》要求实施的,才能称为速丰桉或速生桉。
至于,在民间有时把它戏称为“畜生桉”,我只能呵呵一笑,因为这并不影响它在实践中的主流地位和应用价值。
我国早期的桉树种植主要局限于园林观赏和四旁绿化,且未经良种选育,生长缓慢,利用价值也不大。
1954年5月,我国在雷州半岛种植窿缘桉等,开始了规模引种和栽培桉树之路。1965年7月,在广西南部创办桂南林业局(今天的东门林场、渠黎华侨林场、跃进林场、石塘林场和黎塘林场等10个林场),主要种植野桉、柠檬桉等。
后来,科研机构启动了桉树的选优选育,并进行了柳桉与窿缘桉等人工杂交试验,取得了如雷林1号、柳窿桉等杂交品种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,成果不多,并没有形成“气候”,桉树发展不温不火。
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中澳东门林场桉树合作项目,广西从澳大利亚、印尼、巴西、南非等八个国家引进了174个不同的桉树树种和种源,建立了2.1万亩试验示范林,重点选择38个树种和88个种源进行了详细的试验,选出了尾叶桉、巨桉、大花序桉、赤桉、园角桉优良种源52个,并对其进行了1294个组合的种间和种内人工授粉杂交试验,开展了包括引种、改良和高产培育等60个试验课题的研究。
这个被誉为国际林业技术合作成功典范的野外种植项目,为我国首次开展的系统性桉树研究项目,在桉树引种、改良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,不仅建立了135个树种(种源)的桉树树木园和600多个优良无性系基因库,还选育出巨尾桉等桉树优良无性系148个,而且多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,这为桉树后来的飞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传统的理念里,林业投资周期长、见效慢,而且效益低,而东门项目带来了具有颠覆性、革命性的变化,不仅在观念认知上,更在实际应用上。都说“十年树木”,而桉树却在短短5、6年的时间,就能获取大批木材产出,怎么不震撼人心呢!
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,一个良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。桉树快速成林、成材的秘密就是良种,杂交良种。
什么是杂交育种?
杂交育种就是将父母本杂交,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。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,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,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。
因其只改变遗传的组成,不产生新的基因,所以不是转基因技术。
杂交育种应用广泛,比如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,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,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历史性突破。而桉树的杂交育种与之同理,同样是在种内不同品种间杂交而获得新的品种。
比如,以柳桉为母本、窿缘桉为父本,人工杂交而获得新品种——柳窿桉;
以尾叶桉为母本、巨桉为父本,人工杂交而获得新品种——尾巨桉,其无性系就有大名鼎鼎的DH32-29、DH32-28、DH32-26;
而以巨桉为母本、尾叶桉为父本,人工杂交而获得新品种——巨尾桉,其无性系就有被称为“花九”的广林9号……
与人工杂交相对应的育种方式就是自然杂交,比如雷39(即热林518)就是自然杂交而获得的品种,其母本为尾叶桉,父本为细叶桉。
在林业种植上,目前应用最多、最广的就是桉树杂交品种,而且是优中选优的杂交品种!
所以,可千万别想歪了,提什么转基因,谈什么基因突变!
其应用场境就和农业的杂交水稻一样,我们总不能放着亩产千斤以上的杂交水稻不种,而去种植那些亩产只有几百斤的常规水稻吧。
桉树的杂交品种兼具了父母本的优良特性,克服了父母本的某些缺点,遗传性状稳定,现实表现优秀,他们比一般品种生产更快、成林更早、木材产量更高,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看得见、摸得着。
#广西##桉树##种植##品种##桉树苗什么品种最好##畜生树#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