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枫香栽培技术
最新动态
枫香栽培技术
2025-07-143
枫香别名:枫树、黑饭木、路路通、红枫、大叶枫,学名:Liquidambar formosana,科名: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,落叶乔木,高可达40m,胸径1~2m,树干挺直,寿命长达800年,为常见落叶阔叶树之一,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,西至四川、贵州,南至海南、台湾等省市,广西各地均有分布。枫香是强阳性树种,适应年均气温13~25℃、年降水量850~1700mm气候环境,喜肥沃,喜光,又耐干旱瘠薄,并有抗风、耐火烧的特性,萌芽力强,在自然条件下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。

采种与种子处理

选择广西西部、南部优良天然林分、优良单株采种,决不采东部、北部种源;采收时间为10~11月,成熟时子房上部开裂,种子顶端有翅。枫香果实成熟后多裂开,种子易飞散,故宜在果实转为褐色而稍带青色、尚未开裂时收集。果实采回后摊晒2~4d,定期翻动,蒴果开裂后轻轻敲击种子便可脱出,去杂后,干藏于通风阴凉处。出籽率0.3%~1.0%,千粒重4.2~5.4g。新鲜枫香种子发芽率80%,枫香种子在室温透气贮藏一年后,生活力降为0;低温(3~5℃)密闭条件下贮藏一年,种子活力基本保持不变。

育苗

2月底播种,圃地要求平、松、匀、碎,施足底肥,播种前种子采用60℃左右热水浸种一昼夜,催芽几天后“裂嘴露白”种达30%以上即可播种。播种时将种子用腐殖土或细沙拌后均匀撒播于沟内,然后覆土,盖土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,再均匀盖锯末或刨花。
春播10天左右幼苗出土,在幼苗期和速生期增施氮、磷肥,在苗木生长期将速效肥料溶液直接喷洒叶面,喷洒时以阴天或晴天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后,以防肥害。在生长后期停止施氮肥,以钾为主,磷为辅,促进幼茎木质化,一年生苗高可达1m,地径1cm,产苗量可达3万株,当年即可造林。

种植

枫香适宜红壤、黄壤、黄棕壤及石灰土等多种土壤生长,但以砂页岩和花岗岩形成的土壤最为常见,生长最好。林地经全面劈山后,块状整地,造林密度2m×2m,整地规格40cm×40cm×25cm。栽植于2月底3月初(落叶后萌芽前)进行,起苗时要保护好根系,栽植前遇到过长主根要修剪。

混交林营造

杉、松为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,大面积营造杉、松人工林及多代连栽,造成了地力下降、林分稳定性下降等不良后果,枫香作为更新混交树种,效果较好。混交方式可采用行状,杉、松与枫香比例为2:1;块状混交可选择灌木林地、疏林地、针叶林择伐后林地的林下补植造林,以块状清理林下植被,进行块状整地造林,造林株行距2~3m,以见空插针配置为主。

抚育管理

造林前2年,幼苗根系入土浅,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差,应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。松土、除草主要在幼林周围范围内应稍大于原穴,由内到外,由浅到深,免伤根系和枝干,并注意拣去石块,杂草铺盖在幼树周围。抚育时间应在5-6月和9-10月各进行一次,枫香造林成活率高,生长较快,当年可长到1.5cm以上,造林当年到第3年,平均树高可达4m以上。


有害生物防治

主要有枫蚕、栎黄枯叶蛾、金龟子等害虫取食枫叶,要以“防重于治”的原则做到“治早、治了”。防治方法可用人工捕除蚕蛹,捕捉和灯光诱杀成虫,或在幼虫危害期喷洒0.1%的乐果药剂。


用途及发展前景

枫香分布广泛,民间也用于培育灵芝、香菇、木耳。由于其硬度适中,油漆性好,易于加工,是实木家具、地板、木衣架等优质原料。枫香能适应瘠薄土壤,生长快,天然更新能力极强,是造林困难地区的优选树种,“火红如花”的霜叶使其成为近年来彩化树种和行道绿化树的新宠。
枫香叶质地柔软,无毒害,适口性好,是广西、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制作黑糯米饭的天然材料,可饲喂天蚕、柞蚕,羊、牛、猪喜食。枫香叶粗蛋白质、粗脂肪含量高,枫香果实称路路通,有镇痛、利尿、活血、解毒、祛痰之功效,为常用中药。

扫码获取更多信息


作者:融水贝江河林场  董利军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