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
国家林草科技
林以种为本,种以质为先。优质种子、种苗是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基石,培育高产、优质、高抗的林木新品种,提高林木良种的产量和质量,事关我国生态安全、木材安全、粮油安全和林农增收。为保障我国林业种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,先后建立三批294处国家林木良种基地。林木种子生产基地,包括种子园、母树林、采种基地和采穗圃等,是很多造林树种良种生产的主要方式。其中,杉木、柏木、各种松科树种,以及木荷、楠木、枫香、刺槐、青冈和栎树等树种均已营建不同规模的种子园等良种生产基地,松杉等主要造林树种大多实现了高世代种子园良种生产。规范营建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并进行科学管理,是大量稳定持续生产优质良种的重要保证。
我国虽已颁布实施了多项种子园、母树林和采穗圃等与林木种子生产基地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,但因各树种繁殖等生物学特性的显著差异,原有标准不仅难以指导多种阔叶树种,而且因制定年限较早,也难以指导现有多种针叶树种。现有大多数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存在良种产量和遗传品质低、采种难等技术瓶颈,亟需加快已有标准更新与修订,科学规范种子生产基地的营建和丰产经营各个技术环节,以有效支撑我国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建设和良种生产。
三、标准主要技术内容
该标准涉及了种子园、母树林、采种基地和采穗圃等多种形式的林木种子生产基地,适用于主要针叶和阔叶造林树种,包括风媒和虫媒、雌雄同株和异株等树种。标准创新提出了种子生产基地动态更替的概念和矮化经营技术措施,即加强种子园等截干矮化、拉枝修枝和冠形培养,并通过不断替换补植一般配合力高、开花结实量多的优良无性系或植株,真正实施“果园式”经营,使良种持续高产稳产,延长种子园生产经营期,这可解决种子产量低、采种难的问题。标准改变了以往种子园等园地定砧嫁接这一建园时间长、效果差的建园方式,采用圃地培育嫁接容器苗,一次定植成园的建园方式,这也可实现订单建园。
有些树种虽可采用实生种子园生产良种,但只建议针对童期短和嫁接困难的树种。标准建议优先营建无性系种子园,包括多系无性系种子园、双系无性系种子园和种间杂交种子园等。多系种子园应精选生长量、材质、干形和抗性等目标性状遗传品质优良、雌雄花花期同步、亲缘关系较远和结实产量较高的优良无性系,1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数一般为40~60个,2代及以上的高世代种子园建园无性系数量一般为30~40个左右;双系种子园应为正反交特殊配合力高、自交不育或育性差的2个优良无性系建园,可解决高世代良种增益提升难的问题,类似于杂交水稻制种。种间杂交种子园应选择遗传基础不同、杂种优势超亲的优良无性系。
现有各类林木种子园等栽植密度普遍偏大,进入种子盛产期后林分郁闭度过大,光照及营养空间不足,进而影响种子产量与品质。与原来标准相比,该标准建议适当降低初植密度,采用宽行窄株和梅花状的定植方式,这也有利于园地机械作业和进行智能化管理。标准还针对风媒和虫媒树种,建议加强无人机授粉和放蜂等辅助授粉,以提高结实率和种子产量。
四、标准实施意义
LY T 1345—2024《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技术规程》的制定、颁布和推广实施,将有力推进我国林木种子园、母树林、采种基地和采穗圃等规范化建设,显著提升我国林木良种基地生产的技术水平,也标志着我国林木良种基地生产建设进入了一个暂新的发展阶段。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我国林木良种使用率,保障我国林业良种用种安全具有重大意义。
来源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