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9日,全国油茶气象服务专家联盟、油茶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25年第1期油茶气象服务专报,针对今年春夏全国油茶主产区区域性洪涝、阶段性干旱明显气候特征,提出加强科学管理,提前做好抗旱防涝措施的生产建议。
专报分析,2025年主汛期(4-8月)全国油茶主产区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油茶果实生长,但区域性、阶段性气象灾害风险较高。4-5月华东南部、华中东南部、华南东部温高雨少,影响幼果发育及坐果,四川南部、云南西南部气温偏高,降水偏多,谨防高温高湿天气诱发的病虫害;6-8月华中南部、华南北部、华东东部等地高温少雨,有伏旱发生,影响果实膨大及油脂转化,而华中北部、华南等地降水偏多,谨防洪涝对新造林的不利影响。
专报提示,4-5月油茶主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,降水分布不均,西多东少。其中安徽南部、湖北东南部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北部、湖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少1~2成;安徽江淮之间、四川、云南西南部降水偏多1~2成。安徽南部等降水偏少地区,发生阶段性春旱风险较大,将影响油茶春梢生长,造成春梢生长发育缓慢、新梢长度短。此外,春旱还影响果实膨大,导致幼果发育不良甚至落果;安徽江淮之间等地区降水偏多,空气湿度大且气温偏高,油茶软腐病、炭疽病等病虫害高发风险大。
6-8月油茶主产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,高温日数偏多;降水南北多,中部少。其中浙江南部、福建大部、江西大部、湖南大部、湖北南部等地区偏高1~2℃,高温日数偏多,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;受台风登陆影响,安徽江淮之间、河南南部、湖北西北部、广东西南部、广西南部、海南、云南南部及西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~2成。预计浙江南部等降水偏少地区,阶段性高温干旱明显,将造成幼树成活率下降,严重影响油茶果实膨大及油脂转化,造成落果、裂果和油茶果实含油率下降;安徽江淮之间等降水偏多地区,预计将出现阶段性洪涝,影响幼林正常生长发育。
专报建议,为了减轻油茶主产区春夏区域性洪涝、阶段性干旱的不利影响,需做好防灾减灾措施,保证油茶丰产稳产。 一是4月至5月油茶主产区大部光热资源较好,加强新梢生长管理。及时剪除细弱枝、病虫枝、过密枝,保留健壮春梢,每枝保留3-5个新梢。在新梢展叶期,可喷施0.2%尿素+0.1%磷酸二氢钾+0.05%硼砂溶液,增强叶片光合能力。二是7月华中北部、华南等地洪涝风险较大,加强排水防涝管理。在油茶林地中深挖排水沟,疏通洼沟,各级排水沟的走向最好相互垂直,防止相交处沟道淤塞。同时注意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预警,抢在暴雨发生前清沟除淤,以利排水流畅。三是6-8月华东西南部、华中南部高温干旱明显,加强林地高温干旱预防管理。在易旱区修建蓄水池、集雨窖,新造林可结合抚育除草进行培蔸覆盖,减少林地水分蒸发;在有条件区域建设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喷灌系统。四是西南区域高温高湿天气,加强软腐病、炭疽病、蚜虫等病虫害综合防控。软腐病可在春梢展叶后用1%波尔多液全树喷雾,病情重的,5月中旬到6月中旬再喷1次~2次,间隔期20~25天。炭疽病可在3~4月、8~9月定期喷洒1%波尔多液或50%多菌灵500倍液。五是加强林间管理与肥培,提高油茶林抗灾能力。在果实膨大前期适时追施低氮、中磷、中钾复合肥(每株0.5—1.0千克),补充锌、硼微量元素。合理发展林下经济,加强复垦管理,建设“三保地(保水、保土、保肥)”,提升油茶生长环境。(作者: 谢佰成 袁小康 刘思华)
来源: 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